俄乌战争新宠儿:光纤无人机让狙击手失业,还能替代反坦克导弹?
光纤制导技术改写版:俄乌战场上的隐形杀手 在持续胶着的俄乌战场上,双方都在不断升级无人机技术以获取战术优势。传统无线电控制的无人机容易受到电子干扰,于是光纤制导无人机应运而生——这种通过纤细光缆实时传输数据的新武器,正在悄然改变战场规则。 一、光纤技术的战场进化 光纤制导并非全新概念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,以色列长钉-ER反坦克导弹就采用光纤传输图像,实现20公里射程内的精准打击。中国红箭-10、日本96式等导弹也运用类似技术。俄罗斯创新性地将这一技术移植到小型自杀式无人机上,主要针对FPV无人机易受干扰的痛点。
展开剩余40%五、未来战争启示 截至2025年底,这场技术拉锯战呈现新特点: 1. 俄军保持产能优势(中俄组件采购比例9:1) 2. 乌军创新速度领先(年测试超80种新型号) 3. 新型防御手段缺失(尚无有效反制措施) 正如军事专家所言:这就像给狙击手配了透视镜,但扳机还得靠人扣动。光纤无人机重塑了现代战场的信息获取方式,但决定胜负的,仍是使用技术的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